這一天,我在世界最高的湖泊-Titikaka Lake 遇見了世世代代活在水上的印加人們!

1.png  

Titicaca Lake 上的古印加人

就文明的演進史來看,不論是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爾文明,或是尼羅河的埃及古文明都說著同一個事實,「水」扮演著不容或缺的腳色。

有水的地方,就有聚落的存在。而Titicaca Lake無可厚非當然也是孕育南美文明的其一關鍵

2.JPG  

像是之前介紹過的Tiwanaku 古文明(200A.D.-1000A.D.),它曾是Titicaca Lake 湖畔邊最昌盛的帝國,古印加文明的濫觴。

詳情可見à Tiwanaku,這一天我與前印加文明的相互擁抱

200年之後,強大的印加人統治了整個南美洲,但有一部分的人不服印加帝國的統治,一連躲過印加人的通緝,最後漂流到了Titikaka Lake上,沒想到一待就是幾個世紀。

印加帝國滅了,西班牙興起,他們依舊選擇與世隔絕飄盪在湖上,沒想到陰錯陽差卻保留了古老文明的精隨-印加語言。(Aymara)

3.JPG  

島上的主食之一 – 曬乾的Chanki

 

漂浮的島嶼Uros Island

「Kamisaraki !」(古印加語-你好)

是我們乘坐當地遊船靠在浮島(Uros Island)所聽見的第一聲問候。

一群熱情的居民穿著傳統服飾,面容黝黑,露出潔白的大牙,像是等待第一道曙光那樣的喜悅,歡迎著我們的到來。

我一個信步跳上這滿地束絲的黃色島嶼上,說不出的軟麻感像電流般由腳竄上全身,環顧四周,它不過是個可一眼望穿的人造島。

4.JPG  

在這不到20個平方米的微型島上,居民們不論食衣住行都靠”蘆葦草”(Totora)主宰著生活上的一切。

腳踩的陸地,就是用Totora創造”蘆葦草地”,天降雨露無法躲避,就用Totora建起了”蘆草屋”,

四周資源貧瘠要填飽肚子,就靠著Totora的根解饑。島上的成員增加了,就再度創造陸地…如此循環的度過數百年貧乏的日子。

5 (2).JPG

 5.JPG  

蘆葦島上的等比例小模型

獨家”家訪直擊

一到島上,便有一處”交誼空地”供遊客們聽取島上導覽。

由於到達這裡的遊客多屬西語系國家的朋友,西語程度只會基本單字的我們很幸運擁有特權,特別由島上唯一會講英文的D先生領我們環顧環境介紹。

 

「在這個島上只有5戶人家,共15個人。而我是唯一會講英文的男人。還記得當年那位教我英文的朋友,大老遠從本島上划船過來帶了很多昂貴的書本,並決意住在島上幾個月,只為了要教會我英文,我真的很感謝他改變了我們全島的命運。」D先生語帶微笑的說。

6.JPG  

一邊說著一邊帶我們走向島上的村民聚會所(其實也不過2~3步路)

我們拜訪的時候已近中午,故島上的所有居民正忙著準備全島人共食的午餐。

「散落在地上的烤爐是我們烹飪的唯一器具。我們用蘆葦草乾燥的根為柴火,每次使用時都會特別小心。因為爐火在這非常危險,很容易讓整個島燒起來。上個星期才有一棟房子因此被燒了‧..」

7.JPG  

說著說著,便打開了其中一間蘆葦房的房門,招手請我們進入看看。

「這裡就是我的家,我和我的家人一家三口就住在這。」D先生邊說還要我們坐在床上感受一下。

我探頭望進昏暗的蘆草房,在兩坪不到的房子裡被一張雙人除大小的床幾近裝滿,在床的沿邊則是掛滿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。在床的旁邊放了一小桌,在上面放滿了雜物,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台老舊的「天線收音電視機」…

8.JPG  

「這台Radio還有在使用嗎?」我問

「當然!這台電視機算是我們全家的寶藏,有了它我們才能得知外界的資訊呀!」

「因為在島上我們沒有電,所有必須接電的產品我們都不會買,晚上沒有電燈我們使用蠟燭,但它也差點燒了我的房子…所以我現在正努力賺錢為了要買個太陽能發電板,接著可以接電燈到我房裡,這樣我的女兒晚上就可以寫看書功課了…」

D先生感慨的說。

9.JPG  

雖然知道在這所聽到的每句話語都很有可能是D先生博取同情心的話術,但真實的情景擺在眼前,總讓人真假難辨。

於是我問,那你們家族從以前就是住這島上嗎?

「喔,當然不是。我記得我出生的時候還沒有這塊浮島呢! 我是在Rib Boat出生的,接著我們用Totora建起了這座島,開始在這生活。算起來這個島也有15年的歷史了!」

「來!來!來! 我帶你去看看甚麼是Rib Boat。當然,這稍船不是我出生的那稍,是新建的!」

10.JPG  

蘆葦船-通常有PUMA頭的是浮島居民的高級轎車-BENZ

 

生生不息的蘆葦草精神

在登島的短短一小時內,我就好像走進時光隧道,看見這群古印加人為了存活,艱辛與大自然搏鬥,並創造出他們自己一套的生活方式。

雖然並非富裕,但他們完整的保存了一個文化的價值。即使環境再差,他們依舊有著他們的生活信仰。讓人感到無比的佩服…

儘管在我剛踏上這塊島時,周遭的氛圍讓我感受到淡淡的商業氣息,也許很多人認為文化的傳遞不應該是用觀光的方式來綿延,而是用書本,用教學,用文獻來保存文化的珍貴與永恆。

但就一個長年與大自然討生存的古老文明來說,生命總是要找到出口。

在現今社會,藉由與旅人的接觸,進而傳揚浮島居民的真實生活,為能保留獨特的文化綿延。

旅行到了這個地方,我終於懂…

12.JPG  

謝謝你們用蘆葦草精神文化教會我這麼多。

Jakisinkama(印加語-再見),我在Titikaka Lake 上的朋友們…

13.JPG  

 

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的朋友,歡迎來粉絲團按個讚喔!

Pinococo&Nafititi愛在旅途上

arrow
arrow

    Tour4U達人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